
“每一段抗戰歷史都凝結著民族的血性,每一位先烈都值得被永遠銘記!”10月27日,公司黨委組織公司、分公司黨務干部,機關黨支部書記及近三年公司級優秀共產黨員、優秀黨務干部共計23人,前往北京豐臺區紅色文化集中連片區域,參觀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、盧溝橋及中國人民抗日戰爭雕塑園,在實地感悟中筑牢信仰之基,在回望歷史中凝聚奮進力量。
展廳溯史:文物無聲,精神永存
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以“銘記歷史、緬懷先烈、珍愛和平、開創未來”為主題,整個展覽以時間為軸鋪展的8個部分、42個單元,全景式再現了14年艱苦卓絕的抗戰歷程。展廳內,國畫《八女投江》中,八位女戰士挽臂沉江的決絕身姿,生動詮釋了中華兒女寧死不屈的英雄氣概,不少參觀者凝視畫面,眼中泛起熱淚;在南京大屠殺相關史料前,詳實的文獻無聲揭露著日軍的殘暴罪行,空氣中彌漫的沉重氣息,讓每一位參觀者深感和平的來之不易;雕塑《狼牙山五壯士》的堅毅神情、“麻雀戰”場景復原的機智果敢、母親送兒上戰場的感人瞬間,以及將士們穿過的補丁摞補丁的鞋子、磨得發亮的挎包等珍貴文物,無不將大家帶回那段烽火連天的歲月。“從平型關大捷的振奮到百團大戰的壯烈,中國人民用血肉之軀筑起了民族脊梁,這份勝利的榮光值得永遠銘記。”優秀黨務干部周志顯撫摸著展柜玻璃,感慨之情溢于言表。
盧溝憑欄:石獅為證,警鐘長鳴
離開紀念館,一行人來到盧溝橋。這座見證了中華民族屈辱與覺醒的古橋,橋面的石板溝壑縱橫,仿佛鐫刻著1937年7月7日那個刻骨銘心的夜晚。501只石獅或蹲或臥、形態各異,經歷風雨侵蝕仍目光堅毅。“盧溝橋不僅是一座建筑,更是中華民族不屈不撓的精神象征。”十分公司黨群辦主任王帥駐足沉思,“正是因為有千千萬萬像沈忠明這樣的先烈,我們才打破了‘亡國論’的陰霾,贏得最終勝利。我們要從偉大抗戰精神中汲取智慧和力量,立足自身,把本職工作干到極致,挑重擔、闖難關、出實績,以小我的微光匯聚企業發展的能量。”橋上的每一尊石獅、每一塊石板,都成為鮮活的教材,讓大家深刻認識到,偉大抗戰精神是穿越時空的精神火炬,必須永遠傳承下去。
雕塑寄情:群像鑄魂,薪火相傳
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雕塑園中,38尊雕塑以國歌為主題,創新融合中國傳統雕塑,讓紅色記憶與東方美學融合,表現了中國人民不屈不撓的民族精神和大無畏的精神氣概。《中華怒吼》雕塑中教師青年街頭高呼救國,吹響了全民抗戰,抵御外辱的進軍號;《萬眾一心》雕塑中工農商學兵等各界攜手,老幼婦孺齊身救亡,各政黨階層共組統戰,同心抵御外侮。“這些雕塑不僅展現了抗戰的艱辛,更彰顯了中國人民戰勝強敵的堅定信念。”監督檢查室干事張鳳靜感慨道,“作為青年紀檢人,我們生在和平年代,沒有經歷戰火紛飛的考驗,但新時代賦予我們新的考驗。唯有將歷史的教訓銘記于心,將紀律的標尺緊握手中,才能在新時代的長征路上,以青春之我、擔當之我,踐行‘不忘初心、牢記使命’的錚錚誓言。”
硝煙散盡,精神永存。此次活動,讓大家在沉浸式體驗中接受了深刻的思想淬煉和精神洗禮。大家紛紛表示,將銘記歷史教訓,珍惜和平生活,以更加堅定的信仰、更加昂揚的斗志,投身到各項工作中,讓偉大抗戰精神在新時代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。(崔月月)